再大的祸患,也总是源于一时的不能忍耐,所以言行不能不谨慎小心。
【评析】
这一则非常简单,没有采用对句的形式,可能是实在写不下去了,无法与其他事项和内容联系起来。忍让甚至忍受屈辱是中国处世哲学的必修课,本则是从后果上论不忍。现实中有很多祸患都起于最初一念之不忍,所以他说要谨慎小心,不能让一时不忍坏了大事。从处理具体社会事务的角度看,这是有道理的,但要防止机心太重,坏了自己心术,还要防止放纵恶德恶行的忍,防止这种思想变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。
第一六七则
家之长幼,皆倚赖于我,我亦尝体其情否也?士之衣食,皆取资于人,人亦曾受其益否也?
家里的老小,都依赖着我生活,我是否曾经体察过他们内心的情感和需要呢?我们读书人的衣食供给,都来自别人的生产劳动,别人可曾从我们身上得到过什么好处吗?
【评析】
第一句说得很真诚,充满关爱之情。中国重视家庭,以礼法、家法、家规来规范家庭,有时这些法度甚至是无情的,但这只是其中一点,因为中国人重视家庭,除了血缘因素之外,还讲亲情,讲同情,讲理解。这一句便充满这种情感,家中之人或老或幼,都会有自己的情感、想法,甚至生活习惯、个性气质也都有差异,因此,作者进行了反思,提出不能只关心他们的物质生活,还要关注他们的内心情感。后一句则是士人的自我反思,读书人或曰知识人并不从事社会生产,因此没有为社会做出实在的贡献,却还要社会奉养,所以读书人要多想一想,如何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。
第一六八则
富不肯读书,贵不肯积德,错过可惜也;少不肯事长],愚不肯亲贤],不祥莫大焉。
]事长:侍奉长辈。
]亲贤:亲近贤达的人。
富裕时不肯读书,显贵时不肯积德,错过了这段可以有所作为的富贵时期真是可惜啊;年少时不肯敬奉长辈,愚昧无知却不肯亲近贤人请教,这是最不祥的预兆。
【评析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