]世俗:指代平凡人。因果:佛教语。谓因缘和果报。根据佛教轮回之说,前世种什么因,今生受什么果;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。
]报应不爽:因果报应从来没有差错。爽,差失,不合。
帮助同乡和邻居排解纷争,使大家和好如初,是感化教育人的好事;给普通人讲解因果轮回的道理,让大家知道因果报应从来没有差错,也是劝导人心向善的方法。
【评析】
中国古代的社会教化是一个系统工程,既有儒家思想强调的“上以风化下”,即上层对社会的引导和教育,也逐渐融入了佛教因果的因素,即用因果报应来教育和感化人。这一则就是这种社会教化在民间社会的体现,它表明教化不仅是道理的宣讲,更体现在日常纠纷的解决之中,甚至可以说这种解决纷争的方式比教条式的说教更有力量。而佛教因果的引入,则是从宗教的报应恐吓中规范世人的言行,从效果看,亦是劝世之方,不可一概视之为迷信落后的东西。
第九二则
发达虽命定],亦由肯做功夫;福寿虽天生,还是多积阴德]。
]命定:命运安排好的,命中注定。
]阴德:暗中做的有德于人的事。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“有阴德者必有阳报,有阴行者必有昭名。”
人的富贵发达虽然说是命中注定,但也要自己愿意努力奋斗才行;人的福气长寿虽然说是上天决定,但也要自己暗中多做有德于人的事才好。
【评析】
中国古代的天命观不都是消极的,虽然承认人的夭寿、贫富、功名皆由天定,但强调下足工夫即努力尽人事才是天命的体现,所谓知天命,尽人事。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,年轻时难知天命,说的就是这个道理,如果一味认定天命,则会陷于无所事事,毫无作为。积阴德也是中国人的信仰,积德行善的福报直接体现在来生,如果现在得福寿,自然是前生积德的结果。过去我们一概将这种认识视为迷信,现在我们认为这是普遍的民间信仰而不是迷信,它能够帮助人们从来生的角度更好地处理现实生活。
第九三则
常存仁孝心,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,所以孝居百行之先];一起邪淫念],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,所以淫是万恶之首。